在野外识别花岗岩可通过以下综合方法进行判断:
一、颜色特征
主色调
花岗岩通常呈 肉红色、灰白色或浅灰色,颜色差异与矿物组成(如长石、石英含量)相关。
风化影响
新鲜面颜色与风化面颜色可能不同,需注意区分。
二、结构与构造
全晶质结构
花岗岩多为 全晶质结构,矿物颗粒较粗,肉眼可见石英、长石(常呈板状或短柱状)、云母等。
斑状结构
部分花岗岩呈 斑状结构,具有明显斑晶(如长石)和基质(如石英、云母)的分布特征。
节理与裂隙
常发育三组互相垂直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可反映形成环境(如深成岩节理较粗,喷出岩节理较细)。
三、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花岗岩以 石英(白色/灰色)、长石(肉红/灰白)、云母(片状/层状)为主,可能含有少量斜长石、钾长石等。
硬度测试
花岗岩硬度较高(约6-7),小刀难以刻划,但能被铜钥匙刮伤。
四、形成环境辅助判断
地貌特征
花岗岩常形成 尖峰、断壁悬崖等地貌,如黄山、华山,与岩浆活动及风化作用相关。
分布规律
大面积分布时,可通过观察矿物颗粒的均匀性判断(粗颗粒为深成岩,细颗粒为喷出岩)。
五、对比其他岩石
沉积岩(如页岩、砾岩):具有层理构造,页岩呈叶片状,砾岩含大于2mm的陆源碎屑。
变质岩(如大理岩、片麻岩):大理岩为白色粒状变晶结构,片麻岩呈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均不含石英。
通过以上方法综合判断,可有效识别花岗岩。若需更精确鉴定,建议结合显微镜观察矿物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