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石,也称为火成岩。根据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岩浆岩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喷出岩(火山岩):
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
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石,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
岩浆侵入地壳深处冷凝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此外,根据岩浆的化学成分,岩浆岩还可以分为酸性岩类、中性岩类和基性岩类:
酸性岩类(SiO2含量>65%),如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等。
中性岩类(SiO2含量65%~52%),如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闪长岩、安山岩等。
基性岩类(SiO2含量52%~45%),如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
沉积岩是由原岩(即岩浆岩、变质岩和早期形成的沉积岩)经风化剥蚀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碎屑、溶液析出物或有机质等。沉积岩根据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砾岩:
由较大的碎屑物质组成。
砂岩:
由中等颗粒的碎屑物质组成。
页岩:
由细小的碎屑物质组成。
沉积岩通常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和非金属矿物。
变质岩
变质岩是由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变质岩的一些典型类型包括:
片麻岩:
具有片理构造,可能含有金属矿物。
石英岩:
主要由石英组成,通常具有玻璃光泽。
板岩:
具有板状构造,常用于制作石板。
变质岩的矿物组成和性能与原来的岩浆岩或沉积岩有很大的不同。
总结
岩浆岩:包括喷出岩、浅成岩和深成岩,根据SiO2含量进一步分为酸性、中性和基性岩类。
沉积岩:由碎屑、溶液析出物或有机质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构造。
变质岩:由其他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变而来,具有片理构造和富含金属矿物的特点。
这些岩石类型反映了地球内部和表面的各种地质过程,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