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选择赴美留学的原因可从以下多方面分析:
一、个人志向与政治理想
成为“中国汉密尔顿”
徐志摩自幼立志要在中国政治、经济领域有所作为,以美国建国初期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为榜样,希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种宏大的抱负驱使他选择美国,当时美国正经历工业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快速发展,被视为理想的学习环境。
政治觉醒与救国理想
看到国内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徐志摩深感必须通过教育改革实现国家富强。他希望通过留学掌握先进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回国后推动“理想中的革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
二、学术追求与知识拓展
专业学习需求
最初,徐志摩计划学习银行学,但随后转向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更广泛领域,旨在构建系统的西方知识体系。他在克拉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
接触哲学与政治思想
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他接触了罗素、杜威等西方哲学家,深受其思想影响,逐渐将学术研究转向哲学和政治学领域。这种跨学科的学习经历,使他的思想更加开放和多元。
三、社会环境与家庭背景
国内动荡的催化作用
北洋军阀混战、五四运动等社会事件,激发了徐志摩的爱国热情,他渴望通过留学寻找救国之道,并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结合。
家庭经济支持
凭借优越的家境,徐志摩得以自费赴美留学,无需为学费发愁。同时,家族关系(如林徽因的推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的留学计划。
四、个人成长与思想转变
西方文化的冲击
在美国和英国的学习经历,使徐志摩逐渐摆脱了传统中国文化的束缚,开始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作风格。他接触了浪漫主义诗歌,如雪莱、拜伦的作品,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文学灵感。
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从最初的“政治家”理想,到后来的“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徐志摩在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自我定位。这种蜕变不仅体现在学术追求上,也反映在他对自由、平等价值观的坚守上。
综上,徐志摩赴美留学是个人理想、学术追求、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