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四句五字古诗,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文秀《端午》
原文: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解析:
这是端午节最著名的五言诗之一,开篇即点明端午与屈原的关联,后两句通过楚江的浩渺表达对屈原冤屈的悲愤,情感沉痛且意境深远。
二、张建封《竞渡歌》
原文: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节选部分)
解析:
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端午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如“两龙跃出浮水来”“鼓声劈浪鸣千雷”,展现了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特色。
三、其他相关作品
刘克庄《乙卯端午》
- 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以端午习俗为切入点,表达对时事的感慨)。
殷尧藩《七律·端午》
-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通过今昔对比,抒发现代人对传统节日的反思)。
苏轼《屈原塔》
-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借屈原塔表达对屈原精神的永恒纪念)。
四、补充说明
屈原《离骚》虽为长篇作品,但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句常被单独引用,与端午关联紧密。
若需严格意义上的四句五字,建议优先选择文秀和张建封的作品,其诗作更符合格式要求且流传广泛。
以上作品均围绕端午节的自然景观、民俗活动或历史人物展开,共同构成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