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信息部分
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政治面貌、学校、年级、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
填写时需确保信息准确、完整,避免遗漏。
家庭情况
父母姓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如是否独生子女)。
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存在不良行为等需如实说明。
身体健康状况
疾病史、过敏史、身体发育情况等。
二、心理评估部分
性格与情绪状态
通过专业心理测试(如MBTI、SCL-90)评估性格特征(如外向/内向、责任心强/责任心弱)。
描述近期的情绪波动、压力源及应对方式。
学习与行为表现
学习成绩、学习习惯、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行为规范、集体观念、团队协作能力等。
兴趣爱好与社会支持
个人兴趣、特长、社交圈子、朋友圈关系。
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朋友、老师)的稳定性。
三、成长记录部分
关键事件记录
记录重大生活事件(如家庭变故、升学压力、人际关系冲突)。
事件发生时间、影响程度及应对策略。
心理咨询与治疗记录
参与心理咨询的次数、时间、咨询师信息、咨询内容及效果评估。
自我评价与建议
客观分析性格优缺点、学习潜力、生活困惑。
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
四、填写原则与注意事项
客观真实性: 信息需基于观察和评估,避免主观臆断或夸大。 敏感信息需保密,仅用于专业心理健康评估。 定期(如每学期)更新档案,记录成长变化。 五、辅助工具 心理测评量表隐私保护:
动态更新:
格式规范:使用学校统一模板,确保信息排版清晰。
通过以上结构化填写,可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