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在古文中的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点:
基本含义 表示“承受不了”“不能”“不可”,多用于描述负面情境,如“疲惫不堪”“不堪重负”。
程度加深的修饰作用
可用于形容词或动词后,表示程度极深,例如:
- “不堪设想”(指情况糟糕到无法想象)
- “不堪回首”(形容痛苦经历难以忘怀)
情感表达
常与消极词汇搭配,强调情感上的难以忍受,如:
- “不堪母驱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书仿不堪”(《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
出处示例
《韩非子·难三》:“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担心不能承受君主命令的后果)
《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形容颜回忍受穷困的能力)
《红楼梦》:“每日里为柴米油盐所累,真真是疲惫不堪。”(现代用法,但结构符合古文表达)
注意:
当“不堪”作副词使用时,通常置于被修饰词之前,如“不堪入耳”(声音令人难以忍受)。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