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是一个汉语成语,完整形式为 呆若木鸡,读音为dāi ruò mù jī。该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因恐惧、惊异或发愣而发呆的状态,比喻精神高度集中或因震惊而动弹不得。
具体解析:
成语含义 - 本义:
形容人像木头刻成的鸡一样发呆,原指精神高度集中(如《庄子·达生》中“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引申义:现多用于形容因恐惧、惊讶等情绪而愣住的状态,如“他听到噩耗后呆若木鸡”。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庄子·达生》,原文为“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比喻品德高尚者外貌呆滞却内在充实。
用法与结构
- 结构: 偏正式,可作谓语、状语、补语。 - 感情色彩
近反义词 - 近义词:
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呆头呆脑。 - 反义词:面不改色、神采飞扬、大智若愚。
例句
- 他听到突然的消息,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好一会儿。 - 老师讲课时,他总是呆若木鸡,完全听不进去。
该成语通过“木鸡”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人因情绪或思考过度而进入的“僵直”状态,是汉语中表达类似情绪的典型成语。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