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在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lì lì zài mù,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字面含义 “历历”指清晰、分明的样子,“在目”表示出现在眼前。整体形容事物或场景清晰可见,常用于描述视觉上的清晰感。
引申含义
除自然景观外,也可用于回忆往事,如“童年趣事历历在目”,强调记忆的清晰度。
二、成语出处
文学作品: 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青州城北窗下》,原文为“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 诗词典故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反义词:漆黑一团、浑然一体。
四、用法与结构
结构:偏正式成语,可作谓语、补语,多用于回忆往事。
例句:
“那次登顶珠峰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描述具体场景)
“童年时故乡的山水,仿佛又历历在目。”(表达怀旧情感)。
五、相关辨析
该成语与“历历可数”中的“历历”虽字面相同,但后者强调可计数性,与“历历在目”的语义有明显区别。
综上,“历历在目”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语言对时空记忆的精准表达,是汉语中极具画面感的成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