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是葡萄酒的一种,其特点和分类如下:
一、定义与核心特点
基本定义 红酒是以葡萄皮、葡萄汁和种子共同发酵酿制的果酒,其红色特征源于葡萄皮中的花青素在发酵过程中溶解于酒液。
核心成分
主要成分为葡萄汁(占比80%以上)和酒精(10%-30%),此外还含有超过1000种微生物、维生素、矿物质及300多种酚类物质。
二、分类体系
按颜色分类
红葡萄酒: 最典型的红酒,含葡萄皮发酵色素; 白葡萄酒
桃红葡萄酒:短时浸皮酿制,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
按含糖量分类 干型(含糖≤4g/L)
半干型(4-8g/L)
半甜型(8-12g/L)
甜型(≥12g/L)。
三、历史与文化
起源于公元前1000-前500年的法国南部,后传播至地中海地区;
早期为贵族饮品,后普及至大众。
四、常见误区
红酒即葡萄酒:
在中国等市场,"红酒"常被用作葡萄酒的代称,实际包含红、白、桃红等多种类型;
颜色即品种:不同品种葡萄可酿制不同颜色葡萄酒(如黑皮葡萄酿红葡萄酒,白皮葡萄酿白葡萄酒)。
五、其他相关说明
品质与价格:澳大利亚、智利等产地的红葡萄酒性价比较高,100-300元/瓶可选;
保存方法:需避光、恒温储藏,陈酿时间通常超过1年。
综上,红酒是葡萄酒的子类,其红色特征和丰富品类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酒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