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由来与“留学生”一词的演变密切相关,其历史背景可概括如下:
一、词源与历史演变
词源 “留学”一词由“留学生”省略而来,最早由日本人创造。该词最早见于19世纪末,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加深逐渐固定。
历史背景
- 唐代遣唐使制度: 日本为学习中国先进文化,自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留学生指遣唐使回国后继续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 词义扩展
二、关键人物与事件
容闳
中国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1872年赴美耶鲁大学学习,是中国留学事业的先驱。
中国首批留学生
1872-1875年,在李鸿章、曾国藩支持下,中国第一批120名幼童赴美英学习,开启了中国近代留学潮。
三、现代含义与扩展
基本定义
现代“留学”指个人或团体前往母国以外国家接受教育,涵盖短期交换、长期留学等多种形式。
特殊说明
中国学生赴港澳台地区学习也称为“留学”,因教育制度差异而使用不同术语。
总结
留学概念源于中国唐代日本遣唐使制度中的“留学生”,后随中日文化交流扩散至全球。其核心是跨越国界接受教育的行为,现代已发展为涵盖多种学习形式的国际教育现象。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