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相关潜规则
教材使用规范 禁止在教材上乱写乱画或标注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以免影响教材循环利用。若需标记重点,可使用荧光笔或便签纸。
成绩与排名的重要性
GPA需达到3.5/4.0才能申请多数奖学金,年级排名(top3-5)也会影响录取。推荐信需与个人经历高度相关,避免夸大慈善活动。
学术诚信
禁止代写作业、抄袭论文,必须独立完成研究并严格引用资料。若发现作弊行为,后果严重。
二、社交行为准则
称呼规范
- 老师应使用“Professor”或姓氏+教授(如Dr. Smith),避免直呼姓名或使用“先生”。女教师可能对姓氏称呼更敏感。
- 同性学生避免单独跳舞,可能引发误解。
着装与礼仪
公共场合需穿鞋,卧室或亲密关系中可脱鞋。面试时保持谦逊、礼貌,避免过度夸张的个性表现。
社交禁忌
- 不可参与“孤儿院”“慈善”等作秀式活动。
- 避免涉及种族、宗教、性取向等敏感话题。
三、生活适应建议
独立生活能力
熟练掌握做饭、洗衣等技能,避免依赖他人。美国城市生活成本较高,需注意预算管理。
文化差异调整
适应美国快节奏的学习生活,课堂讨论需积极发言而非被动听讲。尊重当地法律与习俗,如禁止公开同性恋行为。
应急准备
留意学校官网或招生简章,部分项目对GMAT/GRE成绩有明确要求。保留好所有缴费凭证,以便退选教材或课程。
特别说明:
美国不同学校、专业存在差异,建议提前咨询目标院校的招生办公室或在校学生。- 若遇到文化冲突,可主动与导师或同学沟通,融入当地社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