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留学生的诈骗手段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诈骗方式:
冒充政府官员
骗子会假冒中国大使馆、警察或其他政府官员,声称你涉嫌犯罪、签证过期或快递被扣等问题,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户或转账汇款。
假冒快递公司
骗子会假冒DHL快递公司或其他快递公司,声称你的快递被海关扣留,要求你拨打一个电话或扫描一个二维码进行处理。
冒充亲友或恋人
骗子会冒充你的亲友或恋人,声称他们在海外遇到紧急情况或被绑架,要求你支付赎金或保证金。
电话诈骗
骗子会打电话给受害人,假装是电信公司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声称你的电话或身份证正被用于诈骗或严重的金融犯罪,并转接至冒充中国警方的骗子。
伪造文件
骗子会利用技术手段伪造逮捕令、银行文件等,以威胁你支付费用或提供个人信息。
换汇诈骗
骗子会在留学生群体中潜伏,以急需换汇为由,通过伪造转账截图等手段骗取钱财。
租房诈骗
骗子会提供虚假的租房信息,骗取押金和房租,或利用租房合同中的漏洞进行诈骗。
奖学金和学费骗局
留学机构会收取高额费用,承诺提供奖学金或代缴学费,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些奖学金,或者收到钱后终止交易。
雇佣欺诈
骗子会发布虚假的雇佣广告,声称在家工作可轻松赚钱,实则是骗取钱财。
邮购和活计欺诈
骗子会通过邮购方式销售不符合描述的产品,或在完成工作后不退款。
自资出版社欺诈
自资出版商会以出版作品为由收取高额费用,但实际上并不关心作品的出版情况。
体育投资欺诈
骗子会声称体育套利、体育博彩等是无风险投资,骗取学生购买预测软件或参与博彩团体。
建议
保持警惕:对于任何涉及个人信息的电话、邮件或信息,都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核实信息:如果接到可疑电话,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大使馆官网、学校官网等)核实信息。
不要转账:在没有确认对方身份和信息的情况下,不要随意转账或提供个人财务信息。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账户、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被诈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