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派留学生, 是指由政府选派并支付费用,前往国外进行学习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通常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知识或文化,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和进步。
在中国历史上,官派留学生有着悠久的传统。例如, 留美幼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他们在1872年至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派出的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些留美幼童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他们以广东(84人)、江苏(21人)为主,来自比较富裕开化的农民和与洋务有关的家庭,并具有一定的中文功底。其中50多人在中学毕业后得以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着名学府继续深造。
此外, 洋翰林也是官派留学生的一种,他们是指洋务运动兴起后归国的留学生,清廷对留洋归来的学生按文凭赐予进士出身或授官职,因此也被称为“洋进士”、“洋翰林”。
官派留学生的选派通常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发起,并支付他们的学费、生活费和其他相关费用。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通常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完成学业后回国服务,有时也会被分配到政府或相关领域工作。官派留学生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国家现代化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