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介所谓的“保过”服务存在严重问题,其本质是诈骗行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行业乱象与监管缺失
中介资质参差不齐
留学中介行业门槛较低,部分机构通过伪造材料、虚假承诺牟利,形成“保录”潜规则。
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对留学中介的监管力度不足,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不法机构长期生存。
二、家长焦虑与心理诱导
对名校的过度追求
部分家长为孩子铺设“精英之路”,轻信“保录取”神话,甚至参与灰色交易,导致孩子成为牺牲品。
心理偏差与信息不对称
家长存在“确定性偏误”,愿意为看似确定的结果支付高额费用。同时,对海外教育体系的不熟悉被中介利用,夸大宣传。
三、运作套路与法律风险
虚假承诺与承诺无效
中介常以“内部推荐”“合作项目”为名,实际通过伪造材料、虚构关系获取录取名额。例如,利用预科课程或语言班录取漏洞,或安排教授写虚假推荐信。
法律与道德风险
伪造材料、诈骗钱财不仅损害学生和家庭利益,还破坏教育公平,影响学校声誉。
四、常见骗局类型
直接保录取
承诺“100%录取”或“保Offer”,并收取高额费用。
关系式操作
声称通过“内部渠道”“教授推荐”直接递送材料,但此类关系多为虚构。
总结
留学中介的“保过”服务是典型的诈骗行为,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家长焦虑,通过虚假承诺和违法操作获利。建议家长选择正规机构,谨慎对待“保录”宣传,避免因小失大。若遭遇诈骗,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