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于1935年赴德国留学,主修 印度学,并辅修 梵文、巴利文,同时选修了 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还加学了 南斯拉夫文。以下是具体背景:
主修与辅修方向
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期间,以印度学为核心研究方向,系统学习梵文、巴利文等语言,并致力于中印文化交流。他意识到掌握梵文对于深入研究印度文化及佛教经典至关重要。
学术成就
在德期间,他翻译了《十王子传》《大疏》《梨俱吠陀》等重要文献,并于1941年获得博士学位。
学习动机
季羡林选择印度学及语言学领域,旨在系统研究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的渊源,认为掌握这些语言是未来学术研究的必要基础。
综上,季羡林的德国留学以印度学为核心,语言学习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