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最能体现其精神的座右铭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句出自他的《后出师表》,原意为勤勤恳恳、竭尽心力至死方休,展现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
具体分析:
核心内涵 - "鞠躬尽瘁":
强调勤勉尽责的态度,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政权呕心沥血,从联吴抗曹到六出祁山,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
- "死而后已":体现其至死不渝的信念,即使面临失败和困境,仍坚持理想,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历史验证 -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他以此为背景,表达必须北伐以完成统一大业,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实践体现。
与《诫子书》的关联
- 《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内心平和与志向明确,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是这种精神的外在行动纲领,两者共同构成其人格魅力的核心。
其他相关语录:
"慎": 诸葛亮以谨慎著称,如选主、用兵、治国均体现审慎态度。 "变"
"韧":面对挫折(如六出祁山失败),仍坚持信念。
总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是诸葛亮个人品质的集中概括,也是其一生为理想奋斗的真实写照,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