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节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背景:
此词是苏轼在1076年中秋思念弟弟苏辙所作,后于1077年中秋兄弟团聚时再作《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回应。词中既有对明月的赞美,也蕴含人生哲理,是中秋诗词的巅峰之作。
二、李白《月下独酌》
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背景:
李白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中秋独酌的情景,通过“举杯邀明月”等意象,展现其超脱尘世的情怀,是中秋诗词中意境最为开阔的代表作。
三、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背景:
王建通过“中庭地白树栖鸦”等细腻描绘,展现中秋月夜的静谧与思乡情绪,而李白的《关山月》则以雄浑笔触表现边塞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两者从不同角度诠释中秋的意境。
其他补充说明
中秋主题诗词特点:常以明月、团圆、思乡等意象为核心,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名喻。
飞花令玩法:可选取诗词中的关键字(如“明月”“团圆”),参与者需快速接龙包含该字的诗词,既考验文学素养,又充满趣味性。
以上诗词均围绕中秋主题展开,涵盖思念、团圆、自然景观等多维度,适合用于诗词创作或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