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伟大母爱的整首诗,综合多个权威来源,以下为《游子吟》的完整内容及背景解析: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代
内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诗句解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母亲为游子缝制衣物的场景,展现母爱的细腻与无私。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通过“密密缝”和“意恐”两个细节,刻画母亲对游子归期的担忧与牵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寸草难报春晖的比喻,表达子女对母爱的感激与愧疚,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二、创作背景
孟郊于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及第后,因官场失意,曾流落洛阳。在此期间,他写下《游子吟》,寄托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感激。诗中“游子”指诗人自己,而“慈母”则是其生母郑氏。
三、艺术特色
语言质朴: 全诗以白描手法,通过日常细节展现深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情感真挚
意象选择:以“线”“衣”“晖”等意象,隐喻母爱的温暖与永恒。
四、历史地位
《游子吟》与《诗经·蓼莪》《凯风》并称“孟郊三首”,是唐代婉约诗的代表作。它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更对后世歌颂母爱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附:后世评价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称孟郊“诗多写世态炎凉,其《游子吟》独写人间至情”,足见其诗作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