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悌的名言,综合多篇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孝道核心理念
1. 孟子:“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孟子·离娄上》)强调孝是为人子女的根本。
2. 曾子:“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提出孝的三个层次:尊亲、弗辱、能养。
3. 孔子:“事亲以敬,养亲以乐,病亲以忧,丧亲以哀,祭亲以严。”(《论语》)主张孝应包含态度、行为与情感投入。
二、孝行实践准则
1. 《劝报亲恩篇》:“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日常行为规范)
2. 《增广贤文》:“母爱之爱,春天常在;子女孝心,父母心宽。”(情感联结的比喻)
3. 王永彬:“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立身之本的双重标准)
三、孝道价值升华
1. 《大学》:“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家庭伦理的起点)
2. 曾参:“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品德修养的延伸)
3. 荀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始于孝悌。”(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四、经典引用拓展
1. 《孟子》:“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事,孰为大?事亲为大。”(责任优先的伦理观)
2. 《论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行动约束的智慧)
3. 《劝孝歌》:“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以孝化解家庭矛盾的劝诫)
这些名言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孝悌的内涵,既包含具体行为规范,也蕴含哲学思考,共同构成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