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是儒家思想的基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孔子的一些著名名言,这些名言不仅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也反映了他对道德、学习和个人修养的看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后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很令人高兴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这不也是有德行的君子吗?
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德。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和居所的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可以称为好学。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问;三十岁懂得礼仪,说话做事有把握;四十岁掌握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能辨别是非;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出规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能够在和谐中保持独立见解,而小人只会随波逐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有志向的人追求道义,而以穿着简陋为耻,这种人不足以共议。
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习礼仪,就无法立足于社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方面就改正自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明而且好学,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日夜不停。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指在紧张和放松之间达到平衡。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这些名言不仅展示了孔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尊重,也体现了他对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