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重点实词和虚词如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重点实词: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重点虚词: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重点实词:朋:志同道合的人。
重点虚词: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重点实词:知:了解。愠:生气,发怒。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重点虚词: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重点实词: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重点虚词:吾:人称代词,我。为: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重点实词: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重点虚词:吾:人称代词,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点实词:温故:温习旧知识。知新:获得新知识。
重点虚词:可以为师矣:可以成为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重点实词:罔:迷惑,疑惑。殆:危险。
重点虚词:则:就。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重点实词:贤:贤能。箪食:简陋的饮食。瓢饮:简单的饮料。巷:巷子。堪:能忍受。
重点虚词:哉:感叹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重点实词:知:了解。好:喜欢。乐:以……为乐。
重点虚词:之:代词,指代上文提到的学问或知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重点实词:疏食:粗粮。饮水:喝水。曲肱:弯曲胳膊。枕之:枕着它。于:对于。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