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和畅,群贤毕至”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句为:“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字面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惠风:
柔和温暖的风,常被用来比喻良好的社会风气或教育环境。
和畅:指风轻云淡、气候宜人的状态,引申为心情舒畅、毫无阻碍。
群贤毕至:贤能之士汇聚一堂,常用于形容文人雅集或重要场合。
引申含义 该成语常被借喻为在良好的氛围中,贤才云集、思想碰撞的理想状态,如《兰亭集序》中通过此句表达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
二、文化背景与出处
出处:
明确出自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文为“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描述兰亭集会的环境氛围。
创作背景:王羲之通过此句展现东晋文人对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的追求,成为古代散文的经典范例。
三、用法与寓意
用法 该成语多作宾语或定语,常见于文学作品、书信或铭文,如:“此地曾群贤毕至,今人仰慕。”。
寓意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既表达对自然气候的赞美,也隐含对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 对贤才的推崇
生活美学的体现:与“天朗气清”等词共同构成“天人合一”的意境,体现东晋文人的生活哲学。
综上,“惠风和畅,群贤毕至”不仅是描述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千古名句,更蕴含着对理想境界的哲学思考,被后世广泛传颂并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