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益的价值观,历史上和现代的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等均有所论述,以下是整理后的经典名言和诗句:
一、核心利益观
1. 利益是行动核心动力: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霍尔巴赫也认为“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
2. 利益与道德的平衡:荀子主张“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强调在追求利益时需兼顾道义;李泌则提出“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倡导以义为圆,以智为方。
二、利益与责任
1. 利益与道义的抉择:金缨在《格言联璧》中写道“小人处事,于利合者为利;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吕不韦则主张“非其义,不受其利”。
2. 利益与公共福祉:王韬提出“治民之要在乎因民之利而导之”,强调以民众利益为治理核心;斯大林认为“个人的利益是草影,公众的利益是天空”。
三、利益与行动准则
1. 短期与长期的权衡:马克思指出“贸易最能促进文明的发展,人们在交换商品的同时也交换了思想”,强调商业的长期价值;叔本华则认为“金钱和时间是人生两种最沉重的负担”。
2. 利益的边界:乔布斯提出“把钱当作上帝,它就会像魔鬼一样伤害你”,警示过度追求物质的风险;诺贝尔则说“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四、利益与文明发展
1. 经济基础与文明:马克思认为“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农业发展是工业文明的根基;斯大林提出“工业是主脑,农业是基础”,强调二者的辩证关系。
2. 利益与创新:托尔斯泰指出“没有买好铜碗,先别打碎瓷盘”,倡导稳健发展;勃朗宁则认为“创新是民族兴旺的灵魂”,暗示利益驱动下的创新动力。
这些名言和诗句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利益与价值观的关系,既有对利益本质的剖析,也有对利益与道德、责任的辩证思考,为理解现代社会提供了多维度的理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