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及《庄子·外篇·天运》,原文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字面意思:
“相濡”指的是相互沾湿;
“以沫”指的是用唾沫。
引申义:
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常用来形容相爱的两个人在困难中互相扶持,不离不弃,共渡难关。
出处:
《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外篇·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建议:
在使用“相濡以沫”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引申义,尤其是在描述人际关系时,通常用于形容在困境中互相帮助和支持的情景。同时,也要注意其与“相忘于江湖”的对比,后者表达了一种超脱和自由的态度。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