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蜀汉。 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出师北伐,马谡因违背诸葛亮的军令,失守街亭,导致北伐失败。诸葛亮在事后挥泪斩杀马谡,以严明军纪。
具体经过如下:
背景:
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发动了第一次北伐。他任命马谡为镇守战略要地街亭的前锋。
马谡的失误:
马谡刚愎自用,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在远离水源的山上安营扎寨,结果被曹魏大军围困后断水断粮,致使街亭失守。
后果:
街亭的失守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蜀汉军队被迫退回汉中。诸葛亮为了严肃军纪,决定处死马谡。
诸葛亮的情感:
尽管诸葛亮非常欣赏马谡的才华,但为了维护军法的严肃性,他不得不忍痛斩杀马谡,并在狱中流涕,表现出深深的悲痛和无奈。
这个典故不仅反映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严明的军纪,也展示了他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尽管马谡在军事上犯了严重错误,但诸葛亮在处理此事时,仍然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体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