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给春天赋予了丰富的雅称和代称,这些名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春天的自然特征与人文情感。以下是主要分类及代表性名称:
一、按时间划分的雅称
三春 指农历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合称,是春天最经典的雅称。
- 例: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
将春季90天按10天为一春划分,共9个春季,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春意盎然。
- 例:阮籍《咏怀》:“悦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孟春/仲春/季春
分别对应农历正月、二月、三月,是具体月份的雅称。
- 例:李白《别毡帐火炉》:“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三春”指代整个春季)。
二、自然特征相关的雅称
青阳/阳春
阳光明媚的春天被称为“青阳”或“阳春”,强调温暖与生机。
- 例:陈子昂《感遇》:“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芳春/艳阳
花草繁茂、阳光灿烂时用“芳春”或“艳阳”形容,突出春日美景。
- 例: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风”即“芳春”)。
苍灵/淑节
结合神话与自然现象,苍灵(青帝)和淑节(温和)分别体现春之神韵与气候特征。
- 例:《文选·颜延之》:“春官联事,苍灵奉涂。”。
三、文学与哲学中的称谓
东陆
源于天文划分,指春季对应的东方地域。
- 例:《管子·地数》:“至阳春,请籍于时。”。
青春
既指春季万物复苏的青葱之色,也代称春天整体。
- 例:刘基《风入松》:“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
四、其他特色雅称
天端: 春季作为四时之始,被称为“天端”。 韵节
芳岁:特指春季的时光,多用于婉约诗词。
这些雅称通过诗词、典籍等载体流传,既展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孟郊用“三春晖”比喻母爱,李白以“阳春三月”抒发离愁,皆因春天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