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批判类
《小人吟》(北宋·卲雁) - 原文: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喜思其与,怒思其夺。 - 解析:以反义词法讽刺小人缺乏气节,只追求利益而忘本,表达对品德堕落的愤慨。
《醉时歌》(刘禹锡) - 原文:
廉颇老矣,凭谁问,尚能饭否?
- 解析:虽为悼亡诗,但借廉颇自比,讽刺小人得势后忘恩负义的阴险行径。
二、隐喻象征类
杜甫《佳人》 - 原文:
奸人固当远,乱贼亦同行。 - 解析:用“奸人”隐喻小人,批判其危害性不亚于乱贼。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解析:以野草重生比喻小人虽遭挫折仍具顽固生命力,暗含对小人难除的愤懑。
李清照《如梦令》 - 原文: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解析:通过“绿肥红瘦”隐喻小人得势而正直者凋零,讽刺世态炎凉。
三、行为特征类
《结交》(孟郊) - 原文: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 - 解析:以铸镜喻鉴,强调与小人交往的险恶,表达对小人难辨的警惕。
《峡中行》(雍陶) - 原文:
楚客莫言山势限,世人心更险于山。 - 解析:通过对比山势与人心,暗喻小人之心险恶难测。
四、情感共鸣类
现代仿作诗 - 原文:
世道险恶难预料,人心莫测似虚烟。无辜受陷似孤舟,小人之害甚于天。 - 解析:直白表达被陷害者的痛苦与无奈,呼吁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补充说明:
《江城子》(苏轼)虽未直接批判小人,但通过“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可引申为对小人当道的无奈。- 李白《嘲鲁儒》以讽刺手法揭露伪君子本质,间接批判小人伪装道义的行为。以上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小人的负面形象,既有直接揭露,也有隐喻象征,共同构成对道德堕落的文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