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古诗词,近代作品相对较少,但仍有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作。以下是整理后的相关作品及作者信息:
一、清代及近现代作品
《饮马长城窟》 南北·沈约
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前访昌海驿,杂种宼轮台。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 译注:描绘了北方边塞的荒凉景象,长城外尸横遍野,战火连天。
《八达岭》(清代)
- 倪祖: 八达雄垣起戍楼,风烟朔漠塞边秋。槛前平陇依然古,山外长河犹自流。汉将青云收汗马,龙沙白骨啸寒丘。不堪脂血均输尽,谁系单于纳款头。 - 沈用济
《度岭见长城》 丁澎(清):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随阳雁断天疑尽,背日风高夏若寒。 译注:以雾中长城为背景,隐喻边塞的孤寂与坚韧。
二、其他相关作品
《送邢郎中赴太原》
(唐·姚合):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统汉烽下》(唐·李益):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饮马长城窟》(南北·沈约):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前访昌海驿,杂种宼轮台。- 《送人之军》(贺知章):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三、特点与意义
历史反思: 部分作品如《饮马长城窟》通过历史悲剧(如战争惨烈场景)反思历史,如“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 自然与人文结合
边塞情怀:多首诗表达对边疆将士的敬仰,如《统汉烽下》中“黄沙白骨拥长城”的悲壮与“不战四夷平”的豪迈对比。
以上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长城的军事威严、自然景观及历史沧桑,反映了不同时代文人对边塞文化的理解与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