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朋自远方来”的古诗词,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直接引用《论语》
《论语·学而》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原句出处,常被用于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二、相关意境延伸
王羲之《兰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通过描绘山水之美,隐含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三、以友情为主题的独立诗句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以景写情,表达对友人远行的不舍。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通过空间距离的对比,强调友情的永恒性。
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以梅为喻,感慨与友情的珍贵。
注:
《论语》是儒家经典,其思想影响深远,被历代文人引用为交友准则;
《兰亭集序》虽未直接提及“有朋自远方来”,但其山水描写常被后世文人借喻友情;
其他诗句虽未直接引用,但围绕友情主题展开,如李白、王勃的送别诗,均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