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里长城”这一称呼的起源,综合权威资料可归纳如下:
最早雏形与早期修筑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当时周王朝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在镐京(今陕西西安)修筑了“列城”。但这一时期的工程规模较小,且未形成连绵的防御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导致各国在边境修筑防御工事,其中燕、赵、秦等国的长城最具规模。例如,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是已知最早的长城建筑,而齐国、韩国、魏国等也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
秦朝的统一与命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匈奴入侵,命蒙恬连接和修缮战国时期的长城,形成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吉林)的连续防线。因其长度达1.3万华里(约5000公里),故称“万里长城”。
总结:
“万里长城”这一称呼最早始于秦朝。秦始皇通过连接和修缮战国时期的长城,奠定了万里长城的基本框架,并使其成为后世中原王朝持续修筑的象征。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