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习俗)
《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描绘元宵节赏灯的欢乐场景)
二、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以夸张手法表现元宵节的热闹)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通过意象展现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盛况)
三、清明节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雨景烘托清明扫墓的哀思)
四、端午节
《端午日赐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描写端午接受皇恩的情景)
《七夕》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借牛郎织女传说表达七夕的浪漫)
五、七夕节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七夕的孤寂与思念)
六、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达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南乡子·端午》李之仪
重午佳辰独掩门,午日观竞渡。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结合端午赛龙舟的习俗)
补充说明: 春节
清明节:《寒食上冢》(杨万里)反映寒食节祭扫先人的传统;
七夕节:《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虽未直接描写七夕,但常被关联创作。
建议教学中结合节日背景讲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