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事以诚待人”这一表述虽未直接出自某篇经典文献的原文,但其核心思想与儒家经典高度契合,主要可归纳为以下来源:
《中庸》的道德观
《中庸》第二十六章明确提到:“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 这句话强调了真诚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认为以真诚待人会引发他人的真诚回应,与“以诚待人”的理念一致。
程颐的修养思想
北宋理学家程颐在《遗书》中主张“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强调通过真诚的态度建立信任关系,认为真诚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至诚的哲学基础
苏轼在《上初即位论治道二首·道德》中提出“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将“诚”作为道德修养的核心,认为只有内心真诚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校训与实践案例
集美大学校训“诚以待人,毅以处事”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实践应用,强调在待人接物中需兼具真诚与毅力。
综上,“用心做事以诚待人”是儒家思想中“诚”的道德实践的具体化表达,既包含个人修养的要求,也体现了社会治理的哲学智慧。其根源可追溯至《中庸》,并得到程颐、苏轼等理学家的进一步阐释。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