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先垂范”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集体或团队中,通过自身的行动为他人树立榜样,强调以实际行动示范和引导。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要素 - 身先:
亲自带头,走在前面;
- 垂范:通过行为示范,引导他人效仿。
引申含义 不仅限于领导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示范作用,也可用于普通群体中的积极行为传播。
二、与相似成语的区别
与“以身作则”的区别
- 范围: 以身作则侧重于“行动准则”,强调行为标准; - 侧重点
与“身先士卒”的区别 - 场景:
身先士卒多用于军事或工作场景,强调领导冲锋在前;
- 侧重点:率先垂范更偏向道德或行为示范,不必然涉及具体工作层面。
三、使用示例
领导行为:公司领导参加环保活动,倡导绿色办公,属于 率先垂范;
教师教学:老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复杂概念,体现 以身作则;
日常生活:家长以规律作息培养孩子自律性,属于 身先垂范。
四、出处与演变
该成语最早见于商朝金文,本义指古代祭祀时驾车经过祭坛的仪式,后演变为比喻领导或长辈的示范作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褒义语境,如“他以身先垂范,带动了整个团队进步”。
综上,“身先垂范”通过“身先”与“垂范”两个维度,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成为他人可模仿的标杆,既包含具体行为的示范,也蕴含道德引领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