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的基本性质
化学组成 水的化学式为H₂O,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无机物。
物理状态
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液体,具有高比热容和良好的热传导性。
三态变化
水可呈现固态(冰)、液态和气态,且存在超临界流体等特殊状态。
二、水的用途与特性
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参与人体生理活动(如消化、排泄),是农业、工业和日常生活的基础。
特殊性质
- 4℃时密度最大,冰浮于水表面,防止水下生物冻结;
- 密度是铁的10倍,沙的5倍,空气的4倍,维持海洋性气候;
- 凝聚性和表面张力使水能渗透至土壤缝隙,滋养植物。
三、水的分布与循环
地球上的水量
总水量约13.6亿立方公里,其中海洋占97.2%,淡水仅0.3%。
自然循环
通过蒸发、降水、径流和渗透形成水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人类利用
人类通过取水、蓄水、输水等方式利用水资源,形成社会循环。
四、水的其他知识
同位素与形态
水存在轻水(H₂O)和重水(D₂O)等同位素形式,固态水以冰川、冰盖存在。
安全饮用水
需符合无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达标等标准,pH值应接近7。
水污染与保护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农业化肥,需通过净化、消毒等措施保护。
五、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颜色、气味、流动性判断是否为水; 实验法
归纳法:总结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共性(如无色透明)。
以上内容结合了水的化学、物理、生态等多方面知识,适合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