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摘抄及感悟,综合权威资料与教育实践,可总结为以下核心要点:
一、核心素养与教育哲学
换位思考 学生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差异需通过换位理解弥合。例如,孩子看到成人世界时,可能因视角局限产生挫败感,教师应蹲下身子与孩子平视,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沟通。
尊重与平等
尊重学生是建立信任的基石。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平等对待,教师的尊重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通过行动展现,如接纳不同意见、保护学生自尊心。
二、教学实践策略
童心未泯的课堂
保持好奇心和“孩子气”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于永正老师通过参与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结,使课堂充满趣味性。
智慧与趣味
课堂设计需避免刻板,通过故事化教学、幽默互动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授生僻字时,结合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联想,提升学习积极性。
非语言表达
微笑、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行为能传递温暖与鼓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次轻拍,都可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三、情感共鸣与人格魅力
共情与理解
学生需要感受到教师的理解与包容。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若能站在对方角度提供支持,将增强其安全感。
持续学习
教师需具备渊博知识和广阔视野,才能在学生面前展现专业性与魅力。于永正老师一生追求教学创新,成为学生敬仰的典范。
四、反思与成长
避免极端: 教育需平衡严格与关爱,避免过度溺爱或体罚。真正的教育是引导学生自律,而非单纯满足需求。 自我提升
感悟: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教师用心去感受学生的需求,用智慧去设计教学,用行动去传递爱与尊重。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言,一生做好一件事(如成为学生喜爱的引路人),其价值远超职业成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