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多多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关于端午节由来的故事?

59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流传以下三个核心传说,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影响最广:

一、纪念屈原

背景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因直言进谏被流放至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悲愤交加,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具体情节

- 屈原在流放中创作《离骚》《九歌》等不朽诗篇。秦军攻占郢都后,他得知噩耗,悲痛欲绝。 - 楚国百姓划船打捞遗体未果,仿效渔夫投粽子、鸡蛋以喂鱼虾,避免其被侵食。 - 为驱邪避灾,人们用雄黄酒药晕蛟龙,后发展为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

二、纪念伍子胥

背景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将领,因父兄被楚王杀害,隐居期间助吴伐楚。后遭谗言陷害,于公元前506年自刎于吴国,尸体被投入大江。

传说细节

- 伍子胥临死嘱咐吴王悬挂其眼于吴京东门,以观越军。夫差遵命,伍子胥于五月初五被投入江中。 - 楚国百姓为防止鱼虾侵食其身,投米于江,形成“米粽”习俗,后演变为粽子。

三、纪念曹娥

背景

曹娥是东汉孝女,父亲溺亡于江中。她悲痛欲绝,于公元前279年投江寻找父尸。

传说情节

- 曹娥在江中寻父,历经艰辛,终发现父亲遗体被江水冲至东海。她悲痛欲绝,投江身亡。 - 后人仿效其孝行,在五月初五划船祭江,形成祭江习俗。

其他说法

恶月恶日驱避说:

古代将五月初五视为“恶月”“恶日”,人们通过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驱邪避灾。- 图腾祭说:部分学者认为端午节源于南方先民对龙祖的祭拜,后与屈原等历史人物融合。

总结

端午节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其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既是对爱国诗人精神的传承,也融入了驱邪防疫的文化内涵。屈原的《离骚》等诗篇更使端午节成为“诗人节”,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