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荀子《劝学》中的名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积累实现质变的哲学原理。具体含义如下:
一、字面与引申含义
字面解释 - “跬”指古代半步,合今人一步;“千里”指长距离,“江海”指大河与海洋。整句意为:不积累半步半步的行程,无法到达千里之远;不汇聚细小流水,无法形成江海。
引申意义
- 该句常被引申为:任何伟大的事业或目标,都需通过无数微小努力的积累才能实现,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二、哲学思想解析
量变质变规律
- 体现事物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江海之成源于细流,说明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质变。
实践与成功的关系
- 通过“跬步”与“千里”“小流”对比,突出实践中的积累作用。如学习需日积月累,工作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终成果。
三、现实应用场景
学习领域: 每天坚持背单词、阅读,长期积累可提升知识储备。 职业发展
人生哲理:鼓励人们以积极态度面对困难,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
四、相关语句补充
荀子在同一篇中还提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里马一跃不足十步,但驽马坚持十天也能走很远)进一步阐释坚持与积累的关系。
总结:此句以自然现象比喻人生境遇,强调积累的力量。其思想至今仍对个人成长、团队协作及社会治理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