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多多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义与利的名言故事?

59

关于“义与利”的名言故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孔子

名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解释:孔子认为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是利益。他强调在追求利益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孟子

名言:“王,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解释:孟子认为,对于统治者来说,仁义比利益更重要,不需要过分强调利益。

名言:“若您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那就让我给您上一课吧! 您的师尊最喜爱的学生,颜回。他算是很讲道义了吧,最后因仁义,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您应该很崇拜他吧,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呵,您又错了。他在当时也是很有名气的人了,若他放弃了小仁小义,让自己活着为社会多做些有价值的事岂不是更好?再说,他的父母因他去世,在老年便得不到照顾,这可是不孝啊。可谓百善孝为先,孝都没尽谈何仁义?

解释:孟子通过颜回的例子,说明即使是为了仁义,有时也需要牺牲个人的利益,但这种牺牲是有价值的。

韩非子

名言:“好利恶害人之情也。”

解释:韩非子认为人性本好利,厌恶害人的行为。

商鞅

名言:“民之所欲万,而利之所出一。”

解释:商鞅认为,老百姓有千千万万的欲望,但获取利益的途径只能有一条,即通过国家控制的方式来实现,从而逼迫百姓都走耕战一条路,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墨子

名言:“兼相爱,交相利。”

解释:墨子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利互惠,这种行为是符合道义的。

孔子

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解释:孔子认为,如果通过不义的手段获得了财富和地位,那么这些财富和地位对他来说就像浮云一样,没有价值。

名言:“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解释:孔子认为,追求财富和地位本身并没有错,但关键在于要通过正当的手段来获得,否则宁愿不要。

孔子

名言:“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解释:孔子认为,适当的利益对集体和他人是一种善,对个人也是一种善。追求利益应该建立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

这些名言故事反映了儒家对义与利的不同看法,强调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道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