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多多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过犹而无不及的意思?

59

“过犹而无不及”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思想

该成语强调在做事或评价事物时,适度原则的重要性。它指出,当表现或做事超过应有的限度时,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不如未达到的状态。

字面解析

- “过”:

指超过、过分;

- “犹”:如同、类似;

- “不及”:未达到、不足。 整体理解为“只有超过的,没有赶不上的”,强调超越是积极的结果,而不足则可能引发负面效果。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论语·先进》,原文是孔子在评价弟子子贡时所说:“师也过,商也不及。过犹不及。”(教师有时超过职责,但比商鞅更优秀;超过与不足同样不合适)。这一论述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主张在行为处事中寻求平衡。

三、用法与近反义词

用法

- 可作谓语、宾语或定语,例如:

> 他的演讲过犹而无不及,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 常与“恰到好处”“中庸之道”等搭配使用。

近义词

- 有过之而无不及(部分资料认为为异体字,实际为同一成语)

- 恰如其分

- 中庸

反义词

- 过犹不及(本身即反义表达,指过度与不足均不合适)

- 过犹不及的反面可理解为“过犹不及”的极端情况,如“过度自信”或“不足为惧”

四、相关典故

孔子的这一论述常被引申为教育原则,强调教师应避免过度指责学生,以免抑制其潜力。例如,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指出不足并引导改进,而非过度苛责。

总结

“过犹而无不及”通过对比“过度”与“不足”的负面效果,倡导“恰到好处”的处世哲学。其核心在于把握适度原则,既避免因不足而失败,也防止因过度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