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感慰藉”是一个汉语成语,表示在精神或情感上受到深深的安慰与鼓励。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精神层面的安抚 指通过言语、行为或思想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帮助缓解痛苦、焦虑或困境。例如:
> 经过朋友的开导,我心中的焦虑感顿感慰藉。
带有情感共鸣的鼓励
不仅是简单的安慰,还包含对对方困境的理解与积极引导,使对方在精神上获得力量。例如:
> 老师的话如春风化雨,让我在失败中重新找到方向。
二、使用场景
人际交往: 朋友、家人或同事在对方遭遇挫折时给予的鼓励。 特殊情境
文学表达:通过诗句、文章传递的慰藉感,如:
>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王统照《贺新郎·寄吴汉槎宁古塔》)。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安慰、宽慰、抚慰、安慰鼓励。
反义词:打击、冷嘲、恐吓、嘲讽。
四、出处与演变
该词出自《后汉书·隗嚣传》:“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藉之良厚。”原指汉光武帝以特殊礼安葬故交,后泛指用隆重的礼节安抚人心。随着语言的发展,“慰藉”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既可用于具体事件,也可用于抽象的精神支持。
综上,“甚感慰藉”强调在精神层面获得的深刻安慰与鼓舞,是人际交往中传递善意与力量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