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藏锋露拙”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隐藏自己的才能和锋芒,保持低调,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展现实力。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字面与引申含义
字面解释 - “韬光”指隐藏光芒,“养晦”指修养隐晦,合起来表示收敛锋芒、不张扬。
- “藏锋露拙”指隐藏锐气,暗中锻炼,待机而动。
引申含义
- 该成语常被用于形容人在顺境中保持谦逊,在逆境中隐忍等待的处世哲学,强调以退为进、厚积薄发的策略。
二、出处与背景
典故来源: 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原文为“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描述唐代宣宗李柷在位期间,因性格沉稳低调,很少发表个人见解而著称。 历史典故
三、用法与近义词
用法:可作谓语、定语,例如“他性格韬光养晦,长期投身科研事业”。
近义词:
韬匵藏珠(如明珠藏于怀中)
闭门造车(反义词,指脱离实际)
韬光用晦(同义词,强调隐藏才能)
反义词:锋芒毕露(形容才能全部展现)。
四、现代应用场景
该成语在政治、商业、个人成长等领域均有应用:
政治领域:如领导人通过低调策略稳定局势后推动改革。
商业领域:企业通过隐忍发展积累资源,待市场成熟时爆发。
个人发展:提醒人们在职场中避免过早暴露短板,通过持续学习提升竞争力。
综上,“韬光养晦,藏锋露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智慧,强调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谦逊与耐心,等待最佳时机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