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对圆明园的评价具有多重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明瑰宝的象征意义
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
雨果称圆明园为“世界奇迹”“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典范”,将其比作“几乎超人民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与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提并论。这种评价突显了圆明园作为东方艺术巅峰的象征意义,凝聚了无数工匠的智慧与人类对美的追求。
民族精神的隐喻
圆明园的毁灭被雨果与“两个强盗”的野蛮行径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英法联军掠夺与暴行的谴责,也隐喻中华民族在灾难中的坚韧与不屈。残破的圆明园成为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精神的象征。
二、反衬侵略罪行的作用
凸显暴行惨烈性
通过赞颂圆明园的辉煌与文明,雨果更加强调英法联军“洗劫财物”“放火焚园”的野蛮行径,形成强烈反差,凸显战争的残酷性。
引发道德审判
雨果的描述使英法联军的罪行暴露无遗,成为“两个强盗的胜利”,引发读者对文明与野蛮、正义与罪行的道德反思。
三、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雨果的评价不仅针对当时事件,更隐含对文明冲突的深刻思考,为后世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思想资源。
民族觉醒的催化剂
其对圆明园的痛惜与对侵略者的谴责,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成为推动民族觉醒与复兴的精神力量。
综上,雨果的评价通过象征手法与强烈对比,既彰显了圆明园的文明价值,又深刻揭露了侵略罪行,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文明与野蛮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