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女娲补天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精卫填海
“精卫衔微木,衔石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者,年九十有八矣,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不便,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后羿射日
“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后羿举拔泰山,杀豺狼,断鳌足,捉妖龟,填海,大禹治水,伯益烧山,定九鼎,制石兽,分九州,立五官,定五服,南征北伐,四海一统。”
嫦娥奔月
“嫦娥遂托身于月,化为蟾蜍,在月宫中捣药。”
伏羲画八卦
“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仓颉造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心学也;字者,心学也。”
这些名言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的解释和想象,还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精神追求。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和精神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