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内课后托管服务的家长意见,可结合服务内容、管理方式及学生反馈等方面综合表述,具体建议如下:
一、服务内容与形式
增加体育与户外活动
建议在完成作业基础上,增加30分钟左右的户外活动时间,如跳绳、球类运动等,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缓解视疲劳,并促进体质提升。
丰富兴趣与社团活动
开设书法、绘画、科学实验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同时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分层教学与个别辅导
根据学习能力分层布置作业,提供个别辅导时间,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巩固知识,避免集体补课。
二、管理机制与安全保障
自愿参与原则
托管服务应遵循“学生自愿、家长委托、学校统筹”的原则,避免强制参与,尊重家长选择权。
安全责任明确
明确托管期间安全责任划分,如地震、意外伤害等不可抗力由家长承担,教师不承担直接责任。
建立沟通机制
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家长与教师保持密切沟通。
三、费用与监督
费用合理透明
托管费用应与成本核算结果挂钩,避免乱收费,确保收费项目公开透明。
多方监管机制
建立家长委员会、学校、物价部门共同监管体系,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服务质量。
四、其他建议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应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及时与家长沟通,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家校协作共育
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共同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以上建议,旨在优化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既解决家长接送难题,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