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图灵发明电脑的时间需要从理论模型和实际制造两个维度来理解:
理论模型的提出(1936年) 图灵在1936年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论可计算数》(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提出了 通用图灵机
(Turing Machine)的抽象计算模型。这一模型具备以下特点:
使用无限长纸带和可移动读写头
能够执行任意(well-formed)指令序列
被后续学者(如冯·诺伊曼)视为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原型。
实际计算机的研制(1940年代) EDVAC:
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是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但属于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年)。
其他早期计算机:包括1949年的EDSAC和1950年的ACE(后更名为ENIAC),均受图灵理论启发。
总结 理论发明
实际制造:1940年代开始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图灵的贡献在于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而具体机械计算机的出现则是在他去世后逐步实现的。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