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密电脑的检查频率,需根据涉密等级和机构要求确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涉密人员分类与检查周期
核心涉密人员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复审周期通常为3年。若发现违规行为,需立即停止其涉密岗位工作并严肃处理。
重要涉密人员
每3年进行一次核查,复审周期根据岗位风险等级确定,必要时可随时复审。
一般涉密人员
每5年进行一次复审,复审周期根据岗位风险等级调整。
未上岗涉密人员
需接受集中培训并定期复审,具体周期由单位根据岗位风险确定。
二、机关单位自查与专项检查
自查要求: 机关保密工作领导小组需每 半年
专项检查:根据工作需要,可不定期开展专项保密检查,重点检查涉密计算机使用规范、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等。
三、日常涉密计算机保密检查
日常检查应结合业务工作定期开展,主要包括:
检查保密策略执行情况
数据备份与销毁规范
访问控制与审计日志
操作系统与软件安全配置
建议单位根据自身涉密等级、人员规模及管理需求,制定详细的保密检查计划,并形成长效机制。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